合聚咖

合聚咖

彝族是怎么来的

admin

彝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羌人,他们最初并不被称为彝族,直到建国后才改名为彝族。彝族是我国的六大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的山区和沿海丘陵之间。根据2023前的数据,彝族总人口已超过871万,成为一个庞大的少数民族。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

彝族人的祖先是在青藏高原附近生活的古羌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古羌人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彝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了“六夷”、“七羌”、“九氐”等部族。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并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陵竖兄、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尺袭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