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和橹板
1. 有一天,鲁班乘坐小船归家,他注意到老艄公用竹篙划船非常费力。当船抵达对岸时,老艄公已经汗水淋漓。
2. 鲁班登陆后,他盯着小船沉默地思考:有什么方法能让船民更加轻松地驾驶船只呢?
3.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纷纷跳入水中。它们用脚蹼向后拨水,自身轻松地滑行向前。
4. 鲁班注视着这一幕,突然灵光一闪,迅速找来一根粗木棍。他将木棍上端削成圆形,模仿鸭子的脚,下端则削成平板状,类似鸭子的脚蹼。艄公将这个新工具安装在船尾,摇动起来,哎呀,不仅省力,船行驶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5. 后来,人们将这种划船工具称为“橹板”。
教材分析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2课的课文。它叙述了我国著名工匠鲁班从鸭子游泳中获得灵感,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内容具体清晰,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让学生体会到鲁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品质。
学生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时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环境,唤醒并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读”作为教学的主线,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文意,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