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件反射的形成
无关刺激物若与能引起某些反应的刺激物多次结合(同时出现),便能引起有机体的反应。条件反射大约在新生儿出生后10至20天左右开始形成。
2、条件反射的特点
(1)形成速度较慢,需要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
(2)形成后稳定性较差,若不持续练习,易消退且不易分化。
举例:
- 每次喂奶前,妈妈先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前额,不久,只要有这个动作,孩子就会做出吸吮动作并分泌唾液。
- 当孩子哭泣时,如果在抱起孩子的同时妈妈用摇棒发出响声,以后孩子哭泣时,只要一听到摇棒的响声,就会停止哭泣。
- 哄孩子睡觉时,如果伴随着关灯,久而久之,单独的关灯行为就会引起孩子的睡意。
3、条件反射与心理发生的关系
(1)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中学会的反射,最初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儿童的成长,可以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
(2)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大脑成熟,为条件反射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条件反射建立了暂时性神经联系,既是生理现象(涉及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也是心理现象(揭示了刺激的信号意义并指导行为)。它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理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