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性语言

admin

在新课程理念中,激励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激励。课堂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的激励性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它的激励性。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激励性语言运用的一些体会。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自然、亲切。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这种自然、亲切的激励性语言。根据平时教学的体会和听课的经验,许多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相当单一的,而且是极不自然的。他们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也想在数学课堂上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评价学生,但一使用起来就是很别扭,极不自然,学生听后不仅没有被表扬的感觉,反而心理直犯嘀咕。其他学生也觉得教师评价不公平,从而对教师的威信产生怀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适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一般会偏少。而在上公开课时,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在运用上会偏多,少数教师会“滥用”。虽然,目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说,一节中用多少次激励性语言才算真正的“适量”,但教师还是要注意激励性语言使用的次数。只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使用,只要激励性语言在使用之后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那么这就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激励性语言。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

课堂激励性语言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教师在最佳时机处运用激励性语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把握激励的时机,及时恰当地表扬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数学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