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的白云寺,历史悠久,其传说故事颇富神秘色彩。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为寻找隐居的父皇顺治,曾南游至寺中,为僧人们大肆斋供。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位自称“八乂”的烧锅僧人,这个谜一般的名字后来被康熙的聪明母后巧妙地解为“父”字。遗憾的是,老僧并未被找到,康熙留下“当、堂、常、赏”四字,寓意对僧众的田土、巾帛与金钱的赏赐,却未能如愿。寺内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那口废弃的大铁锅,它生长出一棵槐树,即著名的“铁锅槐”,成为了白云寺的一大奇观。
白云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原名白衣庵,因其夏秋时节白云缭绕的美景,得名白云寺。历经战火洗礼,多次重修,如今占地百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上书“白云禅寺”四个大字,内部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右侧有养心殿,左侧是禅堂和厢房,均为清代建筑。其中,6尊价值不菲的玉石佛像是傅作义将军姑母傅凤英长老从缅甸奉献的,彰显了寺内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大雄宝殿东侧,一棵三人合抱的槐树生长在一口大铁锅内,铁锅深埋土中,这就是著名的“铁锅槐”。寺后则是多宝塔,又名经栋,高4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上刻有众僧拜佛图等精美图案。此外,东北方向的佛公灵塔,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刻工精细,艺术价值颇高,塔身上刻有佛公的尊号及各种吉祥图案。
扩展资料
白云寺,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白云寺村,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白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名为白云寺。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康熙三下白云寺寻父的传说在商丘一带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