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教孩子两代人有分歧 儿媳帮老人报爷爷奶奶培训班

admin

隔代教育一直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68岁的宋奶奶近日就因为这个很不开心:儿媳悄悄给她在早教班报了一个“爷爷奶奶培训班”。虽然是一片好意,但宋奶奶心里直嘀咕:“看孩子还用学吗?难道喂孩子还用别人教?”

如何教孩子两代人有分歧

宋奶奶对8个月大的小孙子可以说爱不释手,孩子一出生,她就一直帮忙带,“一天没缺过,过年的时候,孩子想去哪都是我抱着。”

不过,对于喂孙子吃什么,什么时候睡觉,穿什么衣服,学什么话,玩什么游戏,儿子儿媳和宋奶奶总是有不同的看法。宋奶奶说:“我喂他点面条,媳妇就吓得赶紧跑过来,不让吃。”

宋奶奶的儿媳说,孩子现在才8个多月,老人已经开始喂孩子米饭和面条了。“老人比较疼孩子,觉得饭菜有营养,孩子也吃得津津有味。但我觉得要更科学一些。比如,需要给孩子单独做辅食,不能给1岁前的孩子吃太多的盐,我们会依照一些书上科学的育儿方法去做。”但老人往往不这么看。

主城有类似隔代培训班

因为类似的问题,两代人没少发生争执。前几天,儿媳突然告诉宋奶奶,她在一个早教班给宋奶奶报了一堂免费试听的“爷爷奶奶培训班”,主要是教老人如何喂养孩子。这让宋奶奶一肚子苦水,“这是说我不会带孩子?孙子是我带大的。”

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访了主城一些早教班,有的推出了专门针对老一辈的隔代教育培训班。南坪一家早教机构表示,他们之前推出了一些针对会员的“爷爷奶奶培训班”,年轻父母很踊跃地给老人报名,效果还不错。

江北一家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专门请老师,为老人们量身定做了一些专门传授如何教育孙辈的培训课。主要是请了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一些营养学师等来做讲师。

虽然前面几次免费,但真正来上课的老人却不多,有时候一堂课只有不到十个人。所以,上了几次课后,这个培训班也无疾而终了。“爸爸妈妈们很积极,但是老人们似乎不太感冒。”

随机采访

我都知道,哪用什么培训

我们老人也要进步啊

老人接受培训对自身也好

家住渝中区的赵阿姨在孙子出生前,就找来了一大堆育儿书籍,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小巫的《让孩子做主》……

赵阿姨说:“现在一切还是应该以年轻人为主,我们做老人的也需要进步才行。如果有爷爷奶奶培训班,我很愿意参加。‘活到老学到老’嘛!”

“遇到一个关于孩子的问题,两个人的观点经常不一样,谁都说自己是为了孩子好,矛盾太难调和了。现在照顾小孩的责任都归年老的祖父母了,我觉得‘爷爷奶奶培训班’这个想法很不错。老人家是很疼孙儿的,但很容易溺爱,要学点新东西。”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重庆仙童家庭教育专家李洁表示,其实类似的“爷爷奶奶学堂”在国外早已非常普遍了。生孩子之后,父母本身就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如果家里是由祖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家庭关系就变得更复杂,需要处理的问题更多。因此如果老人也能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都有很大的好处。

即使是由年轻父母来教育孩子,也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反复实践和领悟,并经常请教专家和老师,更何况隔代家长。

“隔代家长在教育中存在误区和传统思维定式是很正常的,只要能敞开胸怀,‘爷爷奶奶培训班’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带孩子、处理家庭关系,对锻炼老年人的大脑、促进交流也很有好处。”

不过,年轻的爸妈们给老人报名的时候,还是应该事先征询老人的意见,同时一定要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帮着孩子带孙辈的老人,12个人中,有8个明确表示,这种所谓的隔代培训班,他们觉得意义不大。

孙女出生后,张爷爷每天一早骑着自行车到儿子家帮忙,晚上再骑车回家。“现在比上班还要累呢。”

但是让张爷爷感到更加辛苦的却不是带孩子,而是因为教育方法等问题,他经常和儿子媳妇意见不统一。“我们很辛苦地帮着带孩子,他们却还有很多不满,感觉真是吃力不讨好。”但是张爷爷仍然觉得没必要去上什么培训班。“现在的这个班那个班还不都是为了赚钱?”

罗祥玉婆婆则认为:“不用去参加培训班,我都知道。要是他们看不惯,让他们跟我沟通就行,不用专门参加什么培训班。”

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