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平山区教育事业

admin

平山区,位于本溪市中心,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区内共有11所中学,其中1所为农村中学;21所小学,其中3所为乡村小学。除学校资源外,还设有教师学校、业余体校和体育馆,为教育事业提供全面支持。当前,平山区教育系统共有中小学生29475人,其中初中生10387人,小学生19088人。教职工总数为2558名,包括现任教育局局长林章泰和党委书记张绍君。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平山区教育局以“四个一流”为目标,即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施教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平山区教育局在“九五”期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四五”战略,高质量、高水准地实施“四大工程”,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科研工程。以此为基石,平山区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八五”期间,平山区推进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2年,平山区教育局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际,积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1996年,平山区成为全市率先推进课程改革的地区,形成了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为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之后,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为基础性课程、综合性课程、探索性课程,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课程框架。2002年,平山区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现在全区新课程改革从点及面,全面铺开。这一系列改革为平山区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平山区教育局通过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配备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向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和资金,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教育现代化是平山区教育局的追求目标,通过克服困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全区各中小学与本溪教育网站的联通。预计到2005年,全区学校所有微机将与本溪教育网站实现联通。同时,正在实施平山区教育局局域网及校园网建设,建设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教室等现代化专用室,逐步达到“双高”普九标准,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硬件基础。

平山区教育科研工作呈现区域发展特色,经过几年努力,教育科研机制体制得以完善,取得显著成果,获得国家、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成为全区共识,提升办学层次。平山区教育局以建设特色化学教师学校为目标,巩固和发展教育特色,多年开展的环境教育、创造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已积淀为本区教育特色,被中央教科所誉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宝。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成为显著特征。

平山区教育局注重新时期德育工作规律、方法、途径的探索。根据实际,平山区德育工作实现三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模式个性化。将“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合作”作为育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目标实现。平山区德育工作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全面提升。

为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山区教育局构建运行机制保障,以“三名”(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为牵动,全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群体素质为宗旨,实施队伍建设奠基性工程;以提高师德水平为目的,实施教师形象工程。平山区已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思想先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施教队伍,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高素质师资保障。

在平山区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平山区教育事业取得累累硕果。1995年被评为“普九”合格县区,1998年通过省“普九”复检,被评为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区。1997年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并于2001年通过验收,被评为优秀实验基地。平山区先后荣获省首批德育工作示范区、省艺术教育示范区、省实验室档案建设先进县区、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思想大讨论先进县区、省家长学校工作示范县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扩展资料

平山区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腹地,是中国辽宁省本溪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本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平山区辖一个镇、八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1%,其中,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占全市城区面积的24.6%。地名由来:平山区因境内有市区最高的山峰平顶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