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及精确定位到作用部位的过程如下:
一、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一)转录:
在细胞核中,DNA 的编码区段被转录成 mRNA。RNA 聚合酶读取 DNA 模板链,合成一条新的 RNA 链,即 mRNA。mRNA 携带着 DNA 中的遗传信息,从细胞核移到细胞质中。
(二)翻译: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以 mRNA 为模板进行翻译。
氨基酸的活化:在氨基酰 -tRNA 合成酶的作用下,促使氨基酸与相应的 tRNA 结合,形成氨基酰 tRNA。
翻译的起始:核糖体大小亚基在 mRNA 上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起始因子参与其中,促使第一个氨基酰 tRNA 分子进入核糖体的 P 位点。
肽链的延伸:核糖体沿着 mRNA 移动,第二个氨基酰 tRNA 分子进入核糖体的 A 位点,在核糖体的催化下,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核糖体不断前移,重复进位、转肽和移位的过程,使多肽链不断延长。
肽链的终止:当核糖体前移遇到终止密码子,肽链合成终止,在终止因子的作用下,核糖体大小亚基发生分离,蛋白质合成结束。
(三)折叠与修饰:
多肽链合成后,会进行折叠,形成特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有时还会涉及到修饰,如糖基化、羟基化、磷酸化、甲酰化等,使其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蛋白质精确定位到作用部位的机制
(一)信号肽引导分泌蛋白:
对于分泌蛋白等需要运输到细胞外或其他细胞器的蛋白质,在其合成过程中,当翻译产生一段信号肽后,信号肽会携带着核糖体与 mRNA 的复合物一起粘附到内质网上。
信号肽进入内质网腔,核糖体上的翻译继续进行,内质网腔中的多肽会进一步加工,形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
内质网会形成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修饰。
高尔基体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后,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分泌出来,这些蛋白有的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胰岛素、抗体、消化酶等;有的则是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囊泡就直接演化成了溶酶体;有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如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二)前导肽引导进入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蛋白:
细胞质中翻译的蛋白要进入线粒体基质,则需要借助 N 端的前导序列(前导肽)。前导肽疏水且带正电,与信号肽类似,在成熟肽中会被去除。
线粒体膜蛋白也有多种跨膜方式,将蛋白表达附着于线粒体内膜或者外膜,需要将对应的定位信号加在蛋白的 N 端或者 C 端。
(三)跨膜信号引导膜蛋白:
膜蛋白含有一段跨膜信号,将蛋白固定在细胞膜或者细胞器膜上。常见的跨膜蛋白分为三类:Ⅰ 型跨膜(含有信号肽 + 跨膜区,表达的蛋白 N 端在细胞外,C 端在胞内)、Ⅱ 型跨膜(N 端在胞内,C 端在胞外)、多次跨膜(含有多个跨膜区)。
(四)核定位信号引导进入细胞核的蛋白:
蛋白在细胞质合成,但部分蛋白需要定位细胞核发挥功能,这一过程由入核信号(NLS: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决定。NLS 可以位于蛋白的任意位置,一般位于蛋白支链上,即需要暴露出来并被识别才能实现核易位,特征是有一个带正电荷的肽核心。
(五)其他细胞器定位信号:
内质网驻留信号(如哺乳动物常见的 KDEL,位于蛋白 C 端的 Lys - Asp - Glu - Leu 的 4 肽信号序列),可以将表达的蛋白附着于内质网。
过氧化物酶体引导信号(如 C 端的 SKL 即 Ser - Lys - Leu),可引导蛋白定位到过氧化物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