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供应商质量管理思路和方法

admin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这不仅能协助采购者从合同中取得最大的价值,实现最佳成本,同时也能使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共同制定经济方面的计划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担保条款或现场服务的条款。

(1)经济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审查使用费用,确保产品质量与成本效益。

(2)技术方面:制定一系列技术计划,涉及到采购方与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检验与测试等方面的合作。包括明确技术条件要求,识别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拟定可靠性及其它相关要求,提供感官检验标准;分配生产作业,使用高、精、尖设备;明确关键工序的参数及其含义,建立识别和追查体系;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

(3)管理方面:识别管理活动,并建立明确的责任制。进行沟通工作,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确保信息双向流通。

2)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通过派出常驻代表,采购方能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常驻代表主要职责包括向供应商提出具体质量要求、了解供应商质量管理情况、监督最终检验和试验、核实质量证明材料等,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对于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采购方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全面检查和监督商品质量,确保及时生产、发货,满足采购方需求。此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供应商及时返工,降低质量成本。

3)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采购方需及时掌握供应商生产状况的变化,对重大变化要求供应商报告情况,包括设计、结构、制造工艺、检验与试验设备及规程等方面的变化。采购方需分析情况,必要时直接了解。供应商改变设计、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或新工艺,是为了提高商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但需要通过加强最终检验和试验确保质量稳定性。

5)定期排序

通过评估供应商质量及综合能力,为是否保留、更换供应商提供决策依据。排序准则包括供应商质量保证批合格率、商品投入后质量问题、回复纠正行动报告的态度与速度、交货期履行情况、审核结果与与需方合作的配合情况。排序周期一般为每季度或半年一次。

6)帮助供应商导入新的体系与方法

采购方应主动帮助、指导供应商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如ISO9000族标准、6Sigma系统等,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质量保证能力。对供应商的帮助以提高商品质量为中心,包括技术培训、设备改造、检验与试验的标准化、ISO9000族标准认证等。重点是加强商品质量的薄弱环节,解决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

供应商关系管理

在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与供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和复杂,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供应商关系管理在供应链上的基本环节中,建立在对供应商及其信息的有效管理与运用上。它涉及供应商的现状、历史、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沟通、信息交流、合同、资金、合作关系、业务决策等方面。信息管理、关系与沟通、业务流程与类型、决策管理与支持、信息技术与企业信息系统等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最终目标是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流程,支持跨组织的业务决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