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象脚鼓舞的分类

admin

象脚鼓舞,elephant-footdrumdance

流行于云南省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蹈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棉树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形如象脚。使用时为了调节其音色,鼓面粘上揉搓过的糯米饭团。

由于象脚鼓的大小不同,舞蹈动作也有所不同。 鼓长0.7米,为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所特有,舞步灵活跳跃,以斗鼓、赛鼓为主,一对或多对斗赛。以最后抓住对方的帽子或包头为胜。步法有原地左右摆动、冲步、走步、踏步、蹬跳步及小蹁腿转身等动作,舞蹈动律与舞姿造型特点与傣族舞术相似。

象脚鼓舞必须有铓镲配合伴奏,跳中象脚鼓舞时,打镲的人也参加伴舞,特别是做转鼓和掖吸腿跳等动作时,镲在鼓前伴奏。

凡盛大节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象脚鼓手们身穿节日盛装,云集广场,他们既是领舞者,也是伴舞者。如傣族、布朗族的泼水节,舞蹈行列都由象脚鼓手领舞;而在景颇族的木瑙纵歌和阿昌族的赶会街上,也表演象脚鼓舞。

这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物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故名象脚鼓舞。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每当工余、节日或赛鼓盛会,身背象脚鼓的小伙子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灵活的象脚鼓舞。哪里有象脚鼓声。哪里就有欢乐的人群。

每当夕阳西下,傣族人民聚居的边疆村寨,便“咚!咚!咚!”地响起了象脚鼓声。傣家竹楼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便走出家门,踏着节奏鲜明的鼓声,来到宽阔的场地,象一只只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