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
1. 细菌和毒素污染:肉、鱼、蛋和奶等动物性食品容易受到致病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疾病。例如,沙门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
2. 霉菌污染: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受霉菌污染的农作物、空气、土壤和容器等可导致食品污染。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菌毒素等霉菌毒素对人畜具有很强的毒性,长期摄入小量受污染食品也可能引发慢性病或癌症。
3. 微生物分解:微生物含有可分解各种有机物的酶类,污染食品后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导致食品感官性状恶化、营养价值降低,甚至腐败变质。
4. 寄生虫污染:寄生虫及其卵和幼虫污染食品,主要通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进而污染家畜、鱼类和蔬菜。
5. 昆虫污染:粮食和各种食品贮存条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种仓储害虫,如甲虫类、蛾类、螨类等,造成食品破坏。
6. 食品原料污染:生物性污染还指病原体的污染,如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卵侵染蔬菜、肉类等食品后造成污染。
◆放射性污染:
1. 天然放射性核素污染: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通过空气、土壤和水等自然交换过程,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内,不同地区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量不相同。
2. 人为放射性核素污染:核爆炸试验、核废物的排放、意外事故等导致放射性核素渗漏,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3. 放射性核素向食品转移途径:放射性核素通过水生生物体内、植物的转移、动物和人体的转移等途径污染食品。
◆化学性污染:
1. 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农业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和使用不当导致污染。
2. 食品添加剂污染:使用不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添加剂造成污染。
3. 包装容器污染:使用质量不合卫生要求的包装容器,如陶瓷中的铅、聚氯乙烯塑料中的氯乙烯单体等转移进入食品。
4. 工业废弃物污染:工业的不合理排放导致环境污染,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