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花生矮化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admin

病毒名称: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

分类地位: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10.0.04.002。

病毒的提纯:病组织加0.5mol/L(pH6.5)柠檬酸钠缓冲液(含0.01mol/LNaEDTA和1%巯基乙醇,)捣碎后加氯仿低速离心,在上清中加10%PEG,低速离心,沉淀悬浮于0.03mol/L(pH7)磷酸钠缓冲液,45000r/min,超速高心1.5h,重新悬浮沉淀,进一步通过10%~4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球状,直径30nm,分子质量6.8*106u,沉降系数91S,等电点pH6,A260/A280为1.58。

②核酸:含量16%,四分体基因组,分子质量1.14*106~1.2*106u(RNA1)、0.96*106~1.0*106u(RNA2)、0.75*106~0.84*106u(RNA3)、0.37*106~0.44*106u(RNA4)。碱基组成G∶A∶C∶U=24∶26∶21∶29。

③蛋白:含量84%,有两种组分,分子质量70ku、220ku。氨基酸组成为Ala7.2,Arg6.6,Asy8.7,Cys1.0,Glu7.9,Gly5.7,His3.0,Ileu3.3,Leu8.4,Lys6.6,Met0,Phe3.0,Pro7.4,Ser10.2,Thr3.0,Val9.3。

病毒株系:不同分离物之间在寄主范围、血清反应上略有不同。胡宝珏等分离物在苋色藜、千日红上均为局部枯斑,不侵染曼陀罗和菠菜。许泽永等分离物在苋色藜上为系统褪绿斑和花叶,千日红和菠菜上为局部褪绿,曼陀罗上为局部坏死斑。与美国的PSV-E株系的抗血清呈明显沉淀线。陈永萱等分离物在苋色藜上为系统花叶,千日红上为无症,曼陀罗和菠菜上为系统花叶,与日本的PSV-T株系有明显的同源血清关系。因此这三者可能为不同的地域性株系。

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泽永等和陈永萱等相继报道我国花生上发生的PSV。对我国不同地区花生、刺槐、菜豆和紫穗槐上分离的PSV分离物与美国PSV-E和W典型株系比较试验表明:参试的我国PSV分离物寄主反应相似、血清学关系十分亲近,而在苋色藜等寄主植物上反应和血清学关系与PSV-E和W株系存在明显差异。对花生上致病力不同的PSV-Mi和S株系,C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2个株系之间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1%;与亚组ⅠPSV-ER、J株系CP基因序列同源性仅为75.7%~77.8%与亚组ⅡPSV-WCP基因序列同源性为74.3%和74.6%,鉴于我国PSV株系血清学性质以及CP基因序列同源性与已报道的PSV2个亚组的明显差异,确立了我国PSV株系独自构成一个新亚组,即PSV亚组Ⅲ[12,13]。最近完成的PSV-Mi基因组全序列分析表明:RNA1、RNA2和RNA3全长分别为3347、2966和2170个核苷酸,和ER株系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7%、75.2%和77.7%,与W株系同源性分别为79.6%、74.3%和76.7%(未发表资料),为确立我国PSV株系独自构成一个新亚组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虽然我国PSV株系血清学性质和CP基因序列同源性相似,但对花生的致病力存在很大差异,依据花生症状严重程度可以划分为强、弱毒力两种类型株系。在河南病区,PSV弱毒力株系占据优势,而河北唐山地区,强毒力株系占据优势。毒力株系的划分可以用于指导抗病育种工作。

美国PSV有两主要株系,东部株系和西部株系,日本报道PSV-大豆和PSV-菜豆两分离物。

其他:PSV存在广泛的株系分化现象。从1969年美国首次报道PSV-W株系以来,国外报道的PSV株系多数归入PSV-E和PSV-W为代表的两个血清组。1986年,Xu等将15个PSV美国毒株明确划分为E和W两个血清组(group),并在E血清组内发现三个不同的血清型(type)。1997年Hu等完成PSV-ER和PSV-W株系RNA3克隆和序列分析,PSV-ER和已报道的J株系RNA3之间同源性达91%,而它们与W株系同源性仅80.4%~80.5%;ER和J株系CP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6.7%,而与W株系同源性仅为75%和77.5%。随后完成PSV-ER和W株系RNA1和RNA2全序列分析,PSV-ER和J株系之间RNA1和RNA2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和94%,它们和PSV-W、RNA1和RNA2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和76%,从而首次依据分子遗传亲缘关系将PSV E和PSV-W两个血清组进一步归属为PSV两个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