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去阅读有关资料,组织开展讲座、交流、演讲等心理健康活动。
2、指导作用。针对学生个体或群体出现的特征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纠正。
3、示范作用。中小学生以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为偶像,所以,教师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品行端正、思想健康、习惯良好的人,带动影响学生。
4、监督作用。对个别学生中出现的可能造成失控的行为,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尤其要注意防止恶性事件发生。
本文地址:
/j/1/2800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