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作品鉴赏
全诗分为三解,每个解都描绘了不同的情节。首解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至"但坐观罗敷",描绘罗敷的美貌,通过她采桑的器具和精心打扮,暗示其动人风采。"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等诗句,虽未直接描绘,但她的美丽已从衣物的描述中隐约可见。
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展现了太守对罗敷的觊觎和罗敷的坚决拒绝。她的话语刚烈,显示出她的品性端庄和智慧。"东方千余骑"至结束,罗敷通过夸赞自己丈夫,不仅保全了自己,也揭露了太守的轻浮,显示出她的自信和机智。
诗人通过罗敷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内外兼修。她的美貌与美德并重,如"罗敷喜蚕桑"既表现了她的勤劳,又暗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硕人》相比,本诗更深入描绘了人物性格,使罗敷的形象更具立体感。
在写作手法上,作品善于侧面烘托。如写旁观者对罗敷的痴迷,通过他们的反应映衬出她的美,这种手法在第一解的服饰描写和第三解的罗敷夸夫情节中尤为明显。这种从侧面展现人物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具艺术趣味和容量。
第三解中的罗敷夸夫,无论其是否实指,都巧妙地展示了她的机智,通过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太守的企图,增添了作品的喜剧效果。这种讽刺手法与《陌上桑》的幽默风格相得益彰。
总的来说,《陌上桑》以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塑造了一个既来自生活又充满理想色彩的罗敷形象,她的美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使得她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扩展资料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曹操也曾写过《陌上桑》,但其内容与汉乐府的并不相同。另外,近代胡兰成写过一篇文章《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