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中学教科书(数学)
》
,其功能在于力图体现数学课
程的功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它指出实验中学
教科书的使用者,只有弄清中学教科书与《数学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
清中学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
判断中学教科书的结构和价值,
才
能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正确地有效地运用实验中学教科书的各种新设计实施数
学教学。
因为,
新的课程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
旨,
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的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首先,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
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是进行数学课程改
革,搞好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为使数学教学顺利高效地进行。在教学中,教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这需要我们改
革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综观目前流行的
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
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既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
作用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基于目前大班额的班级教学的组织体系下,
“双主模
式”是最符合实际的。因此,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其次,
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教师来说教发现比教死记更困难,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在适当的教学条件下象数学家那样自己支发现真理比死记那
些不理解其来源、
意义和联系的命题和证明的现成体系更容易些。
而忽视学生的
认知特点,
从一般到特殊、
从抽象到具体的教材方式只适合于作参考资料,
而不
适合作为教师的教材,
更不适合作为学生的学材。
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但只有在丰富的、
典型的、
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
分析、
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尽可能让学生从探索和发现中
获得数学知识。
第三,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活动的主
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
“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
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
认知特点,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学生遇到具
体问题时,
首先要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
选择什么算法解决,
然后再算出具体结
果。
有些问题的解决是唯一的,
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多种方法,
为学生提适
当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有助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不
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发现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
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
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
,不只是看
创造的结果,
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
创造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术
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数学实验教科书充分注意了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学习方式的新探索,
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展示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