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整治基层党组织的“散”

admin

如何整治基层党组织的“散”?

时下,一些村级党组织班子不团结,人心涣散,各自为政,心里打着“小算盘”,办事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遇到问题能推就推,面对矛盾能避则避,削弱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班子团结才能出战斗力。要最大限度地团结班子,把班子拧成一股绳,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老百姓谋福利。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通过与班子成员面对面交心谈心,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对屡教不改的进行调整。要从严从实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班子成员之间要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亮短揭丑,交换意见,剖析不足,即知即改,达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目的。同时,坚持好民主集中原则,充分发挥班子每一位成员的作用,遇到问题事先沟通,一起商量,班子顺心顺气,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团结干事的好局面。

治“散”关键要出于公心

当前,许多基层党组织“散”的表现之一就是某些村班子成员遇事私心作祟,优亲厚友,矛盾纠纷解决不力,引起群众不满,导致人心涣散。治“散”就要公平公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理顺关系,凝聚人心。

一要一碗水端平。对待关切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或邻里矛盾纠纷时,要秉公处理,不搞亲疏远近,用公平公道赢得群众拥护与信任。二要因势利导。对一些涉及法律法规的矛盾纠纷,要充分了解矛盾双方的利益诉求,因势利导,依法依理促使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三要充实村级调解员队伍。强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及时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联动联调,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四要强化调解工作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各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工作制度,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责任和任务落实到部门、单位、人头,加强调处矛盾的督办力度,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对村班子的纪律约束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散”,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班子的纪律松散,不遵守上班值班制度,不遵守请假报告制度,我行我素。一些基层党组织不作为、乱作为伤了群众的感情,散了群众的心。

要治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散”,一要加强党性教育。开设以党委书记讲党课、党校教授讲传统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课堂,以定期组织村干部参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观看先进人物宣传片、警示教育电教片为主要内容的情景课堂和以到先进党组织参观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互学课堂,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二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生活、民主议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上班值班纪律、请假休假等制度,严格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三要加强群众监督。推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让村两委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的监督。四要建立考核评议机制。成立由镇干部、村党员代表、部分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组,每年举行不少于2次的考核评议活动,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履职意识。五要建立奖惩措施。通过评先评优、绩效工资、违纪查处等形式奖勤罚懒,根据工作成绩,对目标完成好的进行奖励,完不成目标或群众评议满意度低的进行处罚,屡教不改的进行撤换,违法违纪的及时查处,形成震慑。

活动阵地要“活”起来

基层党组织队伍涣散,部分是因为组织活动阵地利用率低,长期闲置,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重建不重管、不中用,有的光有制度,但仅仅“挂在墙上”,没有落到实处。

阵地只有“活”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要建好活动场所。对活动无阵地的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多级财政联合新建活动场所,对已有的阵地要规范使用,以此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无遗漏。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规范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将组织学习、听取意见和民主议事进行有机融合,确保阵地切实发挥议事中心、活动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促进阵地建设规范化。最后,要用好共享资源。阵地硬件要达标,软件也要跟上。要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视、广播设施等信息传播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开通便民通道,增强阵地的动力与活力,提高利用率。

以“阳光村务”规范管理

当前有群众反映,有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不健全、办事效率不高、部门配合不到位,存在着“散”的问题。要解决如上问题,就必须推行“阳光”村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环境,规范村级事务管理。

要将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向群众公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决策体现群众意愿。要在健全完善县、乡(镇)级服务平台基础上,抓好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不断完善发展。重点要把县、乡(镇)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向村级延伸,扩大基层覆盖,同时要加快村级便民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形成科学完善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要定岗、定员、定责,确保群众能找到人、能办成事。要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法,增强集体“三资”经营管理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