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制造认知冲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admin

认知冲突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过程就难以启动,思维的发展也无从谈起。认知冲突最早源自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在研究中指出,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来解决认知不平衡,从而达到认知平衡。皮亚杰认为,认知不平衡是推动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在面对认知冲突时,会通过调整认知结构来实现心理上的和谐。

在《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准确描绘了认知冲突产生时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渴望理解但又未能掌握,这种状态能够迅速打开学习的大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建构过程,促进意义学习的发生。现代教育心理学则将认知冲突定义为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符时在心理上产生的矛盾或冲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置认知冲突。首先,创设生活矛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我跟爸爸学设计中为什么要修隧道”,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入新知识。其次,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当教师的问题指向明确时,学生的思维容易停滞,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维跨度较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此外,借助操作和辩论也是制造认知冲突的有效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比如,在学习“两点间线段最短”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产生认识冲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引发数学猜想也是制造认知冲突的一种方式。学生对于新知识往往抱有好奇和猜测的态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猜想活动,让学生尝试证明猜想的正确性,从而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在学习除法估算时,通过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对新知识形成认知冲突,还能锻炼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认知冲突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知冲突,学生能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