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长江流域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admin

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现状和趋势

论坛指出,长江流域在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传承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对非遗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坛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周小璞强调,要确保非遗的“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特点得到实施,并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优先保护那些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和国家级名录的项目,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建立展示传习场所,合理利用非遗资源,促进传承发展,并广泛开展宣传展示活动。高丙中教授提出,应发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并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和大众传播相结合,让传统民俗与现代体制相衔接。他认为,端午节的大型民俗活动是展示和弘扬“长江文化”概念的有效方式。宋迎昌博士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城市文化的载体,长江流域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已采取积极措施。

重庆市文广局副局长温俊华和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分别介绍了他们在推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发展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路径

孙若风副司长提出,要打造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长江文化产业带。他认为,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打造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带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事业与产业、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戴珩认为,传统工艺和美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文化体验消费需求的增加,应充分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崔建飞副主任强调,推动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并提出了建设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库的具体建议。

长江文化资源的创新与求索

与会代表对张家港市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意识和长远眼光表示赞赏。张家港市通过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并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独特魅力。郑国祥局长分享了张家港市如何通过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实现文化跃升的经验。

代表们还观摩了第三届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展示了沿江各省(区、市)的特色民间艺术。

论坛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世华,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汤珏林,以及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副书记梁一波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