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脸皮变厚,首要的是克服自卑,培养自信。自卑源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与品质的自我评价偏低,常常是感觉上的差异,而非认识上的不同。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源自于对自身标准的错误设定,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或“我应该象某人一样”。这种追求往往脱离实际,只会滋生烦恼和自卑,使人陷入抑郁和自责。
林肯和贝多芬的故事表明,通过补偿心理,可以超越自卑。林肯利用教育和自我学习来克服生理缺陷和心理自卑,最终成为杰出的美国总统。贝多芬则在耳聋的情况下,通过克服困难创作出《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激励了无数自强者。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促使人们努力学习长处,弥补不足,磨砺性格,为获取成功打下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尊严”和“人格”力量。为了维护这些,人们必须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的跳板。关键在于,我们只有自救,才能解救自己,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并非天生,强者也有软弱之时,成为强者在于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球王贝利通过专注于踢球、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战胜了自卑。这一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能摆脱紧张、恐惧、自卑,实现自我超越。
面对失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坚韧不拔地追求,适时调整目标,用局部成功激励自己,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挖掘自身资源,敢于尝试,勇于拼搏,不断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每次失败后的领悟和前奏,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建立自信需要实际行动。坐前面能建立信心,正视他人则表现积极心态,昂首挺胸快步行走展现自信。当众发言是培养自信的重要途径,学会微笑则能治愈不良情绪,立即化解敌意。从这些行动中,我们可以逐渐增强自信心,摆脱自卑,迎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