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企业怎样建设科学的成本观

admin

增长肯定要有投入,发展一定会有成本。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发展,肯定难以为继,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从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审视我们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确实已到了必须关注发展成本、树立科学的成本观的时候了。对待发展成本,如何做到高明、开明和精明,是我们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就要自觉地着眼发展看成本

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除了看GDP,看总量,看绝对值和增长率,还要透过表象看支撑这些发展的成本投入,这里说的成本有人、财、物的投入,有资源能源的消耗。要算总账,总产出扣除成本如果大有盈余,就体现为有发展的增长;如果投入大,产出少,就体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甚至是负增长。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一代人的发展,几代人的包袱;局部地区的高增长,大范围大面积的高污染;有的地区为了引进大项目不计代价不计成本;野蛮作业下的矿山开采工人搏命、业主暴富,事故频发,政府买单……这些教训、这些现象都在提醒我们,发展必须要看成本,科学发展就必须正确看待成本,要告别那种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增长模式,摒弃那种高成本低收益的发展模式。看待成本要全面、系统、辩证,要清醒、要全面、要看长远。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就要以人为本算成本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进程中,许许多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扮演了创业创新的重要角色。这些企业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除了抓住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发优势,主要还依靠了四个不完全的成本消耗得以实现快速发展:一是不完全的劳动力成本,二是不完全的环境成本,三是不完全的知识产权成本,四是不完全的税收成本。

在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加入世贸之后遵循国际规则的压力,节能减排措施更加严厉的压力,产业升级换代结构转型加快的压力,我们在谋划一个地区科学发展的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引进安排发展项目之时,就要清醒自觉地、精明地算好以下几大成本。

要算好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的趋势是不断走高。要研究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到提升“人才红利”,加大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着素质,科学配置劳动力资源,就是营造发展的洼地,实际上就是降低一个地区创业创新的成本。

要算好环境成本。要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成本体现在环境容量与发展目标之间的比例平衡关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个体企业达标排放而总体超标也行不通。要对本地区环境成本、环境容量心中有数,这样才会更加自觉地挑商选资,实现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算好知识产权成本。要引导更多的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依托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占据发展的制高点。多培育“做标准”的高端企业,“买专利,买技术”的优质企业,转移提升那些光买低端产品、消耗资源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低端企业。立足我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的实际,实施“腾笼换鸟”重点发展创新型、创意型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算好税收成本。政府制定政策,依法行政,企业照章纳税,健康发展,从长远看,这是发展的公平环境营造,营造好了,企业主体的发展成本就省。如果企业在发展中处心积虑地钻空子、偷漏税,就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支付更沉重的成本。

要算好资源成本。当前尤其要对本地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心中有数,按照资源集约、节约的要求,合理开发、使用资源。对于土地资源,要严格政策、科学规划,改革现行的工业用地政策,推行工业用地出让招、拍、挂,引导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理念,提高产出率。对于人力资源,要强化培训提高,优化布局配置、切实保障维权,提高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

要算好行政成本。政府行政也要讲成本,要不断降低成本。当前要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政府服务的提质、提速,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经济主体的发展当中的交易成本。

要算好机会成本。欠发达地区既是发展的增长点,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面临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放弃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加快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这些地区看长远、算大账、自觉地做绿色GDP的追求者。

要算好社会成本。充分运用政府的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快建立保障体系。比如政府通过补贴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花钱不多,让更多老百姓看得起病,互助共赢,政府所支付的资金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看病诊疗的成本,从整体上看,政府在关注民生的项目上支付一定的社会成本,能追求效益的合理化、最大化。

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要统筹兼顾降成本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降低成本,当前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要科学规划降成本。规划出生产力、出效率。要认真做好发展的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同时提高规划的刚性,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使各种资源在推动发展中各负其能又各得其所。

二要转变方式降成本。要彻底改变那种拼资源、铺摊子、粗放式的生产经营之路、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保护好、生产效率高、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要科学决策降成本。坚持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少走弯路,少交学费。要建立健全决策咨询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补脑”在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依靠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的干部群众在民主决策中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正确谋事,潜心做事,造福人民。

四要开发人才降成本。事业兴旺,人才为要,在人才开发上要舍得投入,加大力度;当前尤其要重视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开发培养,发挥各类企业在开发人才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要做好人才开发规划,制定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的政策,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人才辈出的局面一旦形成,这个地区的发展成本就将大大优化,就会更快集聚发展的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体制创新降成本。体制创新的实质是破除障碍,降低交易费用,降低行政成本、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