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了很多课程专题,研修中观看了著名同行教师的课堂实录,使我对课堂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新形式下实行的课程获得新感悟。我认识到新课程,应该把更多的目光用来关注学习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都更科学更理性,教师能设计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及时给与鼓励或表扬,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本人对现在农村教育中如何提高课堂素质化教学有效性的一点看法。
一、 现状剖析
目前在农村普通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两个困扰,一般地说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某一方面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泯灭了学生的学习智慧。而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弘扬自主学习精神,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
1、根本上完成教学意识的改观,将应试教育的思想认识尽快地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2、从教学及学习方法上探求课堂素质化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去选择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如何体现素质教育上去探索教学模式。
二、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探求课堂教学的模式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当我们的教学内容确定、当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学生后,那么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就是教学方法。针对当前教育的特点,教学的指导思想,重点是怎样体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学习的原则性,又怎么样能使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的活动。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可能顾及这些基本原则。再者要认真分析当今的教育方针趋势,它可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面向全体;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强调学生自学能力、想学的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会学、会探究、会发现、会创造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从“学会”变为“会学”。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能力
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课堂采用“灌”的教学方法和“记”的学习方法,不可能照顾全体,也不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独立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听腻了,自然也失去了对此学科的兴趣性,学习效率及成绩只能是越走越滑坡。而老师与学生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只能无限制地大搞“题海战术”,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针对如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出“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的策略。
对于如何主动积极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的环节是成败的关键。在备课中,突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设置突出重点内容的局部练习,精选适合上、中、下学生的思考题。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随机应变地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一般可这样操作:
1、 自学与讨论(15分钟左右)
为学生准备课前5分钟左右的复习训练题(但千万不要有难题,最好是没有转弯的题),为新课的学习扫除旧知识的障碍。训练题同学们可以互相批对答案或自改,有时老师也可公布答案,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巡视几个后进生,对其进行辅导提示。练习结束后,提出当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始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刚开始,学生有点不习惯,且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提出自学要求并将有关问题罗列出来,学生可依据教师的这个自学大纲,边看书边思考。“学贵有疑”,提倡动口、动手、动脑,也可以互相小声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由学生提出来或在书上做上标记、划线、批注,等老师讲评的时候,认真地听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的发挥民主,允许由同学们提出各种对或不对的问题,并注意个别辅导及点拨。像这种自学方式在课前进行了较简单的有趣的基础题训练后,既已满足中上学生的胃口,又有引起中差生的兴趣,因为这些题他们也能做出来(事实上,没有中档以上的难题)。这样第一时间就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更何况还有老师下面巡视检查。再通过自学看书的方式,使个别想开小差的同学找不到机会,只得在教师的督促下及全班同学们的认真学习气氛的影响下,也不得不学习起来,长期下去,能使班上最差(包括思想最不集中者)的学生也进入了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的角色。此时的教师纯粹象一个导演,而同学们正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几个月下来,使全体同学均能养成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他们的知识也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步丰富,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