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一:针对建筑施工的特性实施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非标准化作业、高管理要求、露天高处作业多和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特别是人员流动和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整体水平提升,但由于多种原因,安全事故频发,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障碍。提高施工科技化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不确定因素。加强协调管理,减少交叉作业,实施标准化作业,控制人员流动。借鉴国内外经验,建立安全生产预测评价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保证安全生产。
建议二:建立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立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围绕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区域,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点,形成网架式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区域,张挂责任人牌,促进管理人员主动抓好安全管理。
建议三:优化工艺工序,减少环境不确定性
合理安排工序,减少不确定因素。确保安全通道畅通,工作平台安全可靠。制定针对性方案,控制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影响。
建议四:编制实施性安全技术方案
结合工程特点,编制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专项方案和技术措施。执行审批程序,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方案和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维护和检查,深入现场,改进施工方案和工法,提高安全性。
建议五: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和流动区域安全控制
与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召开工程例会,掌握施工动态。进行安全教育,推行作业标准化,考核施工班组。加强危险作业监控,使流动的施工班组作业变为可控范围内的有序流动。
建议六: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的安全教育。以案例分析代替说教,以现场操作讲解代替听课,开展安全技能比拼,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议七:注重安全检查实效
安全检查的重点在于事前预防,发现隐患,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根除隐患。定期统计分析隐患,从源头上治理,改进管理方式,避免类似隐患再度发生。
建议八:关键时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抓住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促进管理。做好项目开工的安全生产策划,创建安全文化,重新教育和交底,验收设施,确认后复工。依据季节性施工特点,进行安全交底,提前进行检查,防范火灾、触电、坍塌、高处坠落事故。分包队伍入场时,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在收尾阶段,保持安全生产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