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化理论知识教育。目前,大学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忽视导致部分学生生态意识淡薄,知识欠缺。他们未能从高层次建立完整的生态意识,缺乏生态道德观念,对环保的理解不深,常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行为。例如,水、电的滥用,过度消费,公共财产的损害,以及对环境污染的低感知等。
2. 推广实践性环保活动。学校应提供条件,举办各类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环保工作,提升环保行为,增强自律性。
3. 培养生态文明理念,提升个人生态文明素养。首先,要培养忧患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避免无意中破坏生态平衡。其次,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包括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和生态科技观。最后,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大学生应从日常小事做起,实践生态文明。
4. 迫切需要行动。大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