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

admin

活动目标:

为了让幼儿亲身感知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处不在,同时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包括鱼缸(内含水)、玻璃杯、手绢、塑料袋、每组一瓶水、充气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块等。

活动过程:

1、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 教师展示空玻璃杯,请幼儿观察。

- 倒扣玻璃杯,将手绢放入杯底,再将杯子压入水中。请幼儿猜测手绢是否湿了。

- 教师拿出手绢,引导幼儿触摸,确认手绢未湿。

- 通过讨论,引出空气的概念,解释手绢未湿的原因。

- 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倾斜,让气泡冒出。

- 引导幼儿观察气泡,猜测手绢是否湿了。

- 让幼儿一起揭开答案,讨论手绢湿的原因。

小结:第一次实验中,手绢不湿是因为杯中装满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中变为气泡时,我们就能看到它。

2、找空气(操作):

- 指导幼儿利用充气玩具、塑料袋、塑料管、水盆、土块等寻找空气。

- 让幼儿通过充气玩具感知充气玩具鼓胀和瘪软的差异,了解空气的存在。

- 指导幼儿使用塑料袋收集空气,使幼儿理解空气可以被收集。

- 指导幼儿往水中吹气,观察泡泡的形成,感知人体内的空气流动。

- 让幼儿尝试探究土块、砖块中是否有空气。

3、走出教室找空气:

- 引导幼儿在教室内外寻找空气存在的痕迹,如门窗、书本、衣物等,鼓励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反思:

1、调整导入环节,用帮气球宝宝打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空气的进入与离开。

2、改进提问技巧,提出更开放性问题,如“空气有颜色吗?”激发幼儿的思考。

3、避免演示实验步骤,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避免思维定势。

4、选用更适合实验的材料,如玻璃杯替代一次性杯子,提升实验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