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个性自由似乎成了口号,但实际上,我们被同质化的角色模型束缚,产生了一系列病态的社会效应。
公众在心理上寻求与他者的差异认同,以维持平衡。然而,当社会只推崇一种局限的价值观,如过于瘦削才是“正常人”,那么不同体重群体就会受到歧视,甚至形成自我要求的压力,影响日常生活。
所谓的“做自己”看似解放,但受限于设定符号,如财务自由、每年旅游两次等,实际上,路径和程度都受到了约束。这些符号由传媒主导,他们虽自称保持自由,但其实受限于保持“自由”的需要,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新媒体虽试图革新,但定向投放符合价值观的信息并未缓解这一问题。相反,它像一帘幕,让我们误以为接触的信息就是世界的全部,强化了同者的“去身体化”认知,间接导致了抗拒“他者”的倾向,塑造了一种“唯我独尊”的自信。
问题根源在于人类的自恋与执着。我们通过否定他者塑造同者形象,但过度否定可能导致同者膨胀,而膨胀并未带来内容物的增殖。因此,我们需要恢复常态,适度接纳他者,抑制同者超越边界的扩容,以实现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