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老板感叹,技术部经理带领团队另立门户,导致客户订单流失。另一公司则在融资关键时期,因财务经理对工资不满,胁迫公司立即加薪,引发混乱。很多创始人年轻有为,创业初期,更多关注技能专业度,而对品格考察不足,导致类似事件频发。
企业如何避免此类情况?业界普遍认为:选对人,做对事。排序方面,个性(品格)放在首位,其次是格局和追求(责任心、上进心、企图心),再者是工作意愿(激情和热情),接着是敬业精神和努力程度,而后是经验(工作历练),紧接着是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最后是教育学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出,圣人德才兼备,愚人德才俱无,君子德胜才,小人则才胜德。他认为,选人时若遇不到圣人,就选君子,其次可选愚人,但小人不可用。六坛祖金也有类似观点,正人用邪法,其法正;邪人用正法,其法邪。
如何评判一个人的品德?古人总结为“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观察一个人时,首先看其鼻眼是否端正,眼神是否安定。善良之人眼神安详沉稳、清明,奸邪之人则眼神闪烁不定。在面试时可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试用期间,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人员:
1. 善良:纯良温厚,与人为善。君子之风,自然显露于温和的面容、厚道的言行、关心他人的态度。
2. 随和:平易近人、一视同仁、随顺众意。谦虚有礼,入乡随俗。
3. 诚信:真诚老实,履行诺言。言必信、行必果。
4. 恭敬:对尊长谦恭,对人尊重,言行有礼。
5. 宽厚:宽容友谅,为人厚道纯朴。不刻薄,待人和气。
6. 尽孝:孝顺父母,及时尽孝道。慈爱儿女,顾及父母的思念和感受。
7. 含蓄:言行委婉,留有余地,照顾别人的感受。
选人时要平衡,过分追求品格完美可能导致专业人才流失。品德甄别是人才使用、团队建设、班子搭配的基础,旨在排除小人,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制衡机制的设计与安排是成功企业团队管理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