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宝玉: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正统思想,不愿按照父辈为他安排的路程了度过一生,如不思读书,与优伶结交被贾政严惩,虽然整日厮混于内帷,甘心为自家的几个姐妹做事情,但实际上却流露出对封建官场,世家规矩等种种框架、虚假交易的厌弃,不愿与迎的士大夫之流合污,是一个极富才情,性格随和,不受拘束,且不成熟的少年。
2、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没有积极向上的上进心,极端地讨厌八股文,顽劣异常,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自幼他的思想就与封建主义统治势力正常的熏陶教育思想相抵触,跟封建秩序相违背。
3、贾宝玉待人接物的态度,总是在否定封建社会的礼法观念,主张听任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去自由活动。他打破了封建统治等级尊卑的观念,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比如他对茗烟,没有什么主奴的界限。无论对兄弟姐妹,还是丫鬟小厮,宝玉从不摆公子的架子,兴儿说到宝玉平日的情景:“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
4、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以自己的执着和坚定,热烈地相爱,追求爱情的自由,去践约木石的前缘。特别是宝玉喊出:“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其他的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