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简单模仿越剧唱腔,而是依据协奏曲的特性,对主题和曲调进行了提炼和发展。协奏曲结构上借鉴了西洋音乐中的奏鸣曲式,展现了戏剧性的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使作品具有交响性效果并保持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的丰富表现手法,如在显示部尾采用戏曲中的歌唱性“对话”形式展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的“哭灵投坟”则融合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小提琴演奏上借鉴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使得音乐别具一格。
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基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内容包括“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全曲时长约为二十八分钟。
呈示部中,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长笛吹出明亮跳跃的旋律,描绘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象。接着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竖琴和木管乐器伴奏,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的爱情主题,大提琴加入,与小提琴进行交流对答,表现梁祝结拜的情景。副部描写二人同窗三载,趣味横生。结束部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音乐转向阴郁,大提琴和巴松管奏出阴沉下行乐句,大锣、定音鼓营造恐怖气氛,预示悲剧来临。大管、圆号等乐器奏出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祝英台用散板节奏描绘惶恐不安,小提琴以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刻画其反抗精神。封建势力与反抗主题交替出现,情绪愈发激动,形成高潮。
再现部仅再现主部主题,长笛和竖琴伴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演奏爱情主题,弱音器的使用和钢片琴伴奏,使主题具有轻盈飘渺、朦胧神秘的色彩,象征梦幻世界,表达无限眷念与敬仰。演奏技法上,小提琴家追求纯净、优美的声音,揉音力度根据不同情感需求调整,需具备高超演奏技巧。
《梁祝》协奏曲通过严肃的艺术思维和创作,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的民族风格,运用西洋音乐体裁和技法,成功塑造出经典之作。这说明音乐语言具有民族特征,体现在调式、音调组织、节奏旋律发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