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为什么骈文和律诗需被批判

admin

骈文中的平仄与「四六」句式密切相关。骈文讲究平仄, 是始于南朝齐梁时代, 而形成于初唐、盛唐。南朝只是初创, 并不严格; 到了唐朝, 随着具有严密格律的「律诗」出现, 骈文在平仄格律的要求上, 也日趋严格了。所谓平, 就是指古代的平声; 所谓仄, 就是指古代的上、去、入三声。在四字句式中, 第二和第四字为节奏点; 在六字句中, 第二、第四、第六字为节奏点; 如果是三三式, 则第三、六字为节奏点。节奏点的平仄是最严格的。骈文中的上下二联之间, 则要求节奏点平仄相对, 即平对仄, 仄对平 针对楼主补充的问题,下面分别举出一些单句相对和双句相对的例子作一些分析 (一)单句相对 (1)四字对 甲式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例: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乙式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例: 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 (2)六字对 三三甲式 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 例:临帝子 之长洲 得天人 之旧馆 三三乙式 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例:望长安 於日下 指吴会 於云间 二四甲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例:庶旌–西土之游 远嗣—东平之唱 二四乙式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例:坐昧–先几之兆 必贻—后至之诛 在平仄相对中,节奏点的平仄要求严格:四字句的第二、第四字是节奏点.六字句如果是三三式,第三、第六字是节奏点;如果是二四式,第二、第四、第六字是节奏点. (二)双句相对 双句相对时,每句的平仄与单句相对的规则一样.如果前句时仄收,则后句要平收;如果前句是平收,则后句要仄收. (1)四四出联前句仄收式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例:层台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翔丹 下临无地 (2)四四出联前句平收式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例: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晨捧袂 喜托龙门 (3)四六出联前句仄收式 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 例: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列冈峦之体势 (4)四六出联前句平收式 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例:临别赠言 幸承恩於伟饯 登高作赋 是所望於群公 四字句、六字句的平仄大致如此.五字句和七字句的平仄格式可据此类推.总的原则是平对仄,仄对平,节奏点的平仄要求严格,虚字相对不讲平仄.但是,骈体文的平仄相对,远没有近体诗要求那样严格.近体诗的平仄是格律要求,必须遵守;骈体文的平仄相对没有形成固定格律,运用起来比较自由. 对于楼主“似乎有的并不是完全如此”的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唐代以前的骈体文,是不讲究平仄的;唐代以后,骈体文受律诗平仄规则的影响才注重平仄规律;而且,比起近体诗,骈体文的平仄相对没有形成固定格律,运用起来比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