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戏曲表演的艺术起源有哪些

admin

戏曲表演的艺术起源有以下不同说法:

  1、俳优说

  "俳优说",可以说是戏曲表演艺术起源的较早学说。宋人高承在《事物起源·俳优》引刘向《列女传》说:"夏桀既弃礼仪,求倡优侏儒狎徒,为奇伟之戏。"高承认为"优戏已见于夏后之末世。晋献公时有优施,鲁定公会齐于夹谷,齐宫中之乐有俳优戏于前。此盖优戏之始也。"此说在历代戏曲研究者中都不乏支持者。近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更将巫与优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巫是由女子担任的,其以歌舞为主,目的在于娱神;优则由男子承担,其以调谑为主,重在娱人。优孟,所装扮孙叔敖之逼真,使楚王欲以拜相,与后世的表演相似,由此,他得出"后世之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的结论。虽然,后世也称演员为俳优,"优孟衣冠"所代表的表演,具有了现当今脚色扮演的意义,与巫相比又有表演风格和样式的划分,但是,无论是宋人高承,还是后来的王国维等,仅就事物相比而做出的推论,而这种推论仅仅停留在表演形式上,而不是其他。

  2、古乐舞说

  "古乐舞说",最早是由明代王守仁提出的"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圣人一生事实,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近代刘师培则在《原戏》一文中,对《大武》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分析后,指出"戏曲者,导源于古代乐舞者也。"前者注意到《大武》的叙事因素与戏曲文学的共同之处,而后者,则是将《大武》与后世戏曲表演对比,不仅发现其自身的故事(文学性)表演,而且还注意到《大武》中持器械表演与戏曲表演"打"的关联,和其中人物与戏曲脚色装扮的关联,比前者对于戏曲的论述更全面。同样,如果说王守仁是从戏曲表演的文化学角度,探讨戏曲艺术文化内容的发展,而刘师培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表演形式和装扮方面的推论,依然没有进行戏曲表演发生之本源的探讨。

  3、巫觋说

  "巫觋说",是由明代杨慎最早提出的。他在《升庵集》(卷四十四)说:"女乐之兴,本由巫觋,《周礼》所谓以神任者,在男曰巫,在女曰觋。巫咸在上古已有之。《汲冢周书》所谓'神巫用国'。观《楚辞·九歌》所言巫以歌舞悦神,其衣被情态,与今之倡优何异。《伊尹书》云:'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巫山神女之事,流传至今,盖有以也。晋《夏统传》:女巫章丹、陈珠二人,并有国色,装服雅丽,歌舞轻徊。其解佩褫绅,不待低帷昵枕矣。其惑人又岂下于《阳阿》、《北里》哉!" 在这里,他不仅指出《楚辞·九歌》中"悦神"构成了巫的表演目的性和《伊尹书》似巫"悦神"的表演手段"舞"与"歌"以及《夏统传》中从事"巫"职业的章丹和陈珠,有装扮,有歌舞表演,有服装 "褫绅"和布景"帷"、砌末(道具)"佩"与"枕"运用的变化,而且,还指出巫觋、女乐与倡优三者之间的历史演变和内在联系,进而也指出了从巫觋舞到歌舞,再到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除此之外,杨慎还以《阳阿》和《北里》两支古代著名乐舞曲,对比《夏统传》中巫的表演所呈现的审美意境。他较全面地描述了巫觋的表演特性,与中国戏曲表演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涉及了诸多舞台艺术的因素。其后,王国维则更全面和深刻地阐述了巫觋与戏曲艺术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巫觋说"是当下艺术起源诸说中拥护者最多的。

  4、傀儡说

  "傀儡说"的提出,应首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戏曲理论家孙楷弟。清代学者焦循于《剧说》、姚燮于《今乐考证》中,在探寻戏曲起源时,认为傀儡与戏曲有关联,而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中也认为"与于戏剧更相近者,则为傀儡。"但均没有将傀儡与戏曲形成内在的联系。孙楷弟在《傀儡戏考源》中指出"当代傀儡戏有二派:一以真人扮饰,一以假人扮演,二者性质不同,而皆谓之傀儡。"因此他明确提出"以宋之傀儡戏、影戏为主,为宋元以来戏文杂剧所从出,乃至后世一切大戏,皆源于此。其于戏曲扮演之制,如北曲之以一人唱,南曲之分唱、合唱、互唱,以及扮脚人之自赞姓名,扮脚人之涂面,优人之注重步法等,语其事之由起,亦莫不归之与傀儡影戏。"从表面上看傀儡表演与戏曲表演有很多方面相似,但并不能说明戏曲表演源于傀儡表演。因为,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正如京剧舞台上的关羽形象,很多表演艺术家在塑造关羽形象时,都认真研究过关羽各种塑像和画像,融会贯通于自身的表演中,而雕塑家和画家在塑造关羽形象时,也常常考察戏曲舞台上的关羽形象,并将考察与思考的结果呈现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所以不能由此断定他们彼此谁源于谁。

  5、百戏说

  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一书中指出"尽管这时期还没有戏剧这项称谓,而只是广义的角抵戏中一个节目,或者是一种狭义的角抵戏(手搏或摔跤),只要这个'戏'字在这一时期已具有名词上的意义的话,我个人看法,《东海黄公》是中国戏剧形成一项独立艺术的开端",并"断定中国戏剧的开端是来自民间"。此说出现较晚,但有一定的道理。

  6、综合说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所得出的"后世之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的结论,事实上拉开了"综合说"的序幕。其后的戏曲史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认为戏曲表演艺术的起源是多源汇集而成的。著名戏曲史专家周贻白、张庚、郭汉城等均持这种观点。

  简介戏曲表演

  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