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相对。《孟子·离娄上》:“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有释为“方向、方位”的,引申为准则。如《诗·大雅·皇矣》:“万邦之方。”毛传:“方,则也。”方正;正直。《淮南子·主术训》:“智欲圆而行欲方。”方术;道术。《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即“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去做,这才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亦指方法。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从这些释义来看,如果把“方”解释为方向、去处,未免流于简单。其实,大多数人要出远门总会有个方向或去处,不会漫无目的地游荡。而对父母来说,子女要离家出远门,即使有明确的方向、去处,甚至有很好的工作、地位、收入,仍然会把子女的冷暖挂在心上。所以这个“方”并非作“方向、去处”解。当然,要准确释出“方”的含义,还得结合《论语》的主旨。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所论述的“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孝”。“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意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可以说,“孝”是“仁”的肇端。我们通常讲为人儿女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就是“孝”。其实,“孝”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孝”的方式更是多样的。如,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怎样为孝。孔子说,“一个人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很出色,那么除了生病,就没有什么事可使父母担心了,这就是孝。”此种孝是最高层次的孝。(白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