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十六章: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含义是什么

admin

南怀瑾强调,《道藏》八千卷的核心思想,可归结为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

河上公解说道,修炼之人需舍弃世俗欲望,使内心五脏六腑达到纯净,达到极致的虚空状态。去除欲望是修炼的首要步骤。

《道德经》第十六章阐述了这一主题,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段:要求达到极致的虚空,保持深沉的宁静。

第二段:万物纷繁,但观察其循环回归根源,显现出静观其变的智慧。

第三段:回归本质即为静,这便是回归自然法则,通晓这个法则即为明智。

第四段:不知法则的盲目行动将带来灾祸。

第五段:知晓法则并能包容,才能公正无私,进而全面理解天道,遵循天道则能长久,即便一生都在世间也不会有危险。

老子在前几章中阐述了虚空与静的修法,第十六章则是对两者合一的强调,以防修行者在面对红尘诱惑时退步。即使已经达到较高境界,虚静仍为防止退转的关键。修行人需要在浊世中坚守虚静,防止自我染污,这与《楞严经》中的“入三摩地”境界相似,分为三个步骤:断绝外境的干扰,达到寂静,最终实现空寂。

总的来说,"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对于修行者在世间保持清明、避免退转的重要教诲,是确保在红尘中长期度化他人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