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桩基定位测量:依据现场提供的测量点,导引并测定桩基坐标与高程,经审查确认后进行标记与编号。
2. 埋设护筒:在钻孔作业前,为确保施工设施的稳定性与孔位的准确性,将圆形钢护筒埋置于地下。其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00米,且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应控制在5厘米以内。护筒由厚度不小于8毫米的钢板制作,并在上部设置溢浆孔。
3. 冲击钻机就位后,调整冲锤中心使其对准护筒中心。在冲程0.4至0.8米范围内采用低提密冲的方法,并不断添加石块与泥浆以保护孔壁,直至护筒下沉3至4米后,冲程可提升至1.5至2.0米,然后进入正常冲击作业。同时,要定期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卡机的松紧程度以及转向装置的灵活性,以防钻具脱落。
4. 泥浆循环系统要求:泥浆循环系统应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弃浆池、泥浆输送管道及钻渣分离装置等组成,并配备排水、废浆排放和外运通道。
5. 钻孔时的注意事项:在钻机就位前,必须对钻孔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主要机械设备的检查与维修。钻机就位后,应确保其稳定性,防止位移和沉降。开孔时,孔位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冲锥的钢丝绳与钢护筒中心位置的偏差不应超过2毫米。在提升或降低冲锥时,操作要平稳,避免碰触孔壁。
6. 成孔检测:成孔检测内容包括孔位、倾斜度、孔底标高、深度、直径和护筒顶标高。孔位误差应在±100毫米以内,孔径应大于设计桩径,倾斜度应小于1%,孔深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步骤如下:
- 场地整平:首先进行场地的平整工作。
- 放线定桩位:依据设计图纸,放置桩位线以确定桩的位置。
- 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第一节桩孔的土方。
- 支模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为孔壁提供保护,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
- 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在护壁上进行二次投测,确定桩位十字轴线。
- 安装相关设施: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卷扬机或电动葫芦、活底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等设施。
- 挖第二节桩身土方:开挖第二节桩身的土方。
- 清理桩孔四壁并校核垂直度和直径:清除桩孔四壁的虚土,校核垂直度和直径。
- 循环作业:重复上述挖土、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的工序,直至达到设计深度。
- 扩底:当设计需要时进行扩底处理。
- 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清理虚土和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
- 吊放钢筋笼:将钢筋笼吊放入孔中。
- 浇筑桩身混凝土:最后浇筑桩身混凝土完成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