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引导学生交流的深度思考

admin

      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等。有一部分教师对交流的认识比较肤浅,往往只注重形式,认为让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讨论就是交流。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交流的实质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评价、学会质疑、学会优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互学互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克服那些浮躁之气,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和插嘴。对学生随意打断同学发言的现象,教师应及时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好吗?”或“老师知道你有更好的想法,等这位同学说完了你再发言好吗?”等等。只有学会倾听,才知道对方发言的重点意思。   

        二、学会表达 

        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言,尽可能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可用体态语言、图形、实例等来进行表达。

      三、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评价,既要评价别人的缺点,更要评价别人的优点。学会在同伴比较中学会评价自己,在生生互评中促进自我评价。学会评价同学,既要学会在理解中评价同伴,又要学会在欣赏中评价同伴。

      四、学会质疑 

      支持和鼓励欣赏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要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要让学生表达多样化的观点,相互启发。乐学者,不耻下问;好学者,勇于提问;会学者,善于追问。当质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那么我们担心学生不会学习不是显得多余了吗?   

      五、学会优化 

      在课堂交流中,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他人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和相互评论。通过比较、总结,优化出最佳且适合自己理解的方法和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学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