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会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央银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上,不仅要管好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搞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是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央银行会计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中央银行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第三是处理好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管理的关系。会计改革势在必行,任务繁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金融活动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作为金融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会计部门,管理与改革同等重要。因此,应当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人民银行会计应加快改革步伐,尽早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银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
首先是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约措施。对现有不合适、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更严密、更完善,通过建章立制,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保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堵塞漏洞。
其次是严密程序,强化管理。要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对所有岗位都要制订制约措施,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悬空。严格实行印、押、章使用与保管环节的相互分离,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控。
再次是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要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会计岗位责任制作出明确规定,把会计制度、任务和工作职责具体分解到会计部门的各个柜组和岗位,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各司其职,对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昀后是加强事后监督。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实行“四集中”以后,建立健全事后监督检查制度和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应建立《会计事后监督办法实施细则、监督流程、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档案管理、查询查复和安全保密工作制度》,加强对会计核算监督考核的规范化。可以从营业专柜、联行专柜、电子联行、特约联行和会计综合、票据交换这六大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加以分析和探讨,制定出完善的考核实施细则,即《会计核算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提高会计事后监督的力度,推进事后监督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严密会计事后监督部门的操作流程。首先就会计事后监督的业务操作流程方面进行详细的业务分类,并就监督和操作流程方面加以严格管理;其次严密凭证帐表的操作流程办法,应执行六大簿制度。即建立营业专柜目标考核登记簿、联行专柜目标考核登记簿、电子联行目标考核登记簿、特约联行目标考核登记簿、会计综合目标考核登记簿和票据交换目标考核登记簿。做到对会计业务核算的监督有记录,天天检查有考核,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和备查方案。即加强了会计事后监督部门的工作规范化,又为其他科室提供了便利的工作条件,为搞好金融监督做贡献,更为今后向会计支付系统的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此必须在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上下功夫。
首先要稳定充实现有会计队伍,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的技能,使他们尽快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自觉按照各项制度的要求履行职责;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提高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的自觉性。
其次,重视会计分析,充分发挥会计分析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利用会计部门的自身优势,通过与统计等部门的信息交流,选择定点联系等手段,详尽占有资料,充分利用电脑,建立对口的会计信息资料库,选用正确的方法,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建立会计分析和考核制度,将会计分析列为会计工作考评的项目,以促进会计分析的开展和分析水平的提高。
总之,加强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是目前央行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金融会计管理工作的方法,加快会计管理工作的进程,为金融国际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