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时间玩不同的价值观。
比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年轻的时候好奇、新鲜、探索,然后找到机会迅速做大做强,然后搭建组织,迅速做稳,最后转身离开做公益慈善。的确,每个梦想都值得实现,但不一定是马上。
2、同一时间,不同角色做不同的价值观。
前面说的查尔斯·汉迪在《大象与跳蚤》里提到的组合式人生,也是一种人生方式,在工作中卓越,在家庭里友善,每年还抽出时间做公益,博爱慈善优先。
3、同时拥有两个相距很远的价值观,是一种诅咒,当然也是一个巨大的礼物。
如果你必须要同时拥有2个冲突的价值观,也不是不行,但这是个巨大的修炼,因为你需要学习——如何把2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捏合在一起。
比如说达芬奇,就是把艺术、开放、好奇和探索的天性,完美地和自己严格、规律的自律和守时结合到了一起。甘地年轻的时候是个吊儿郎当的律师,在南非被辱后惊醒——他的仁爱毋庸置疑,他的卓越、自我超越也非常清晰。自由又自律,爱人又爱己,这种价值观的左右互博固然难控制,但一学会就是大招。
怎么确定自己的价值观:
体验-践行-定见。至少要体验下吧。体验一开始可以是间接体验,比如看看小说,看看电影,旅游一段;慢慢地是直接体验,尝试一下,进入他们的圈子,义务做点相关的事。
然后是践行。这个时候度过了一开始的新鲜期,你大概知道你喜欢的到底是新鲜还是价值观了。
最后一个阶段是定见。当你试穿完所有的价值观,也践行了一段,你就越来越坚定地相信某一些价值观,这就是定见。然后你就踏实了,老老实实用这个来作准绳。一旦找到第一次的基准点,以后就好调整很多。隔段时间校准一下,心里非常宁静。所以价值观是进入不确定航海时代的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