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1 政治教师要具有崇高坚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品格居于首位,它通过政治教师的言行得以表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等行为方面,为人师表,表里如一。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弄虚作假;要求学生遵纪守法,自己却经常迟到早退,随意调课;要求学生一心为集体,自己却以各种名义对学生进行罚款,中保私囊。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怀疑和抵触。因而,政治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深入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与实际结合起来,决不能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之一,要一身正气,甘于奉献。
2 政治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知识业务功底
政治教师不仅应是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而且还应是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组织和帮助者。正如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启迪思维,受到学生敬重,深深地吸引学生,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治教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积极学习、探索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新课改”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必须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
3 政治教师要具有敬业和乐业精神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的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动力是源泉,能力是保证,精力是前提。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而动力则来自对教育的事业心。”作为新世纪的政治教师更需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忠心耿耿,愿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地努力奋斗;必须对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不求名利。可见,政治教师只有增强事业心和自豪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从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受到学生的敬重。一个政治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看成教书匠,而要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在教书育人中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4 政治教师要关爱、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人格魅力的基础在于爱。因而,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这才是政治教师威望形成的根本保证。政治教师以深厚的情感,崇高的品德去关爱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课教学缺失了这种关爱,那它就是失败的。不管老师把理论讲得多么透彻,学生顶多把它背下来,而不能认同。缺少这种情感,教材的知识不可能牢固地构建起。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强说理性,收到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效果。教师
用发自内心的爱去与学生交往,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5 政治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所以,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需要。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知识,灌输各种观念,而且要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构建生活化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接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日常生活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消除他们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也符合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