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1、强化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主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主服务、自主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主管理首先要强化自主管理的意识。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故此,我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或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同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千万不能让犯错的孩子下不了台。这样做,使孩子们深深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有利于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课外,我有时利用电话或通信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例如丁辰晨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是好,可是动手能力很差,原因在于他的父母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结果太过娇生惯养,于是我找来他的父母谈心,告诉她们其实丁辰晨的聪明,可以让她多做点事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这样以后才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经过几次谈话和家校共同努力,该生已经学会了很多事情,比如自己会盛饭,动作能迅速点了。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引导自主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关庙小学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