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一般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而出现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开展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具备以下主要条件: 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二是坚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否流转土地、开展何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由农民作主。必须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立足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政策扶持,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流转机制、股份化的土地经营制度、合作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和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允许多种组织形式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种投入主体并存、多种实践路径并存。
从面上来看,粮棉油大宗农产品生产,主要通过发展专业化服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蔬菜、园艺等高效种植业,主要通过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土地租赁等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畜牧、水产等特色养殖业,主要通过发展规模养殖与推进加工流通合作,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集中,促进他们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要通过土地流转,在确保流出土地的农民获得承包土地合理收益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
二是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和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带、产业群、产业区,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是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吸引规模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发展设施园艺、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四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理组织、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带来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规模经营,增加了内部规模经济效益。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培育壮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基地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