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加强税收分析工作

admin

做好税收分析工作要统筹协调好宏观与微观、全面与重点、定性与定量以及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的关系,不断拓宽分析思路,创新分析方法,促进税收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既要搞好宏观分析,又要搞好微观分析。宏观分析要围绕税收经济宏观特征进行,围绕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关系、税收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等内容做好有关经济税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特别是有关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宏观税负的分析,为微观税收分析提供依据;微观分析要从企业、行业、税收资金运转各形态、各环节等角度入手,对照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宏观分析资料,把分析工作延伸到具体行业和具体企业,找出具体问题,查出具体原因,掌握了解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增减变动和企业自身行为对税收产生的影响,最终体现在以分析促管理、以管理促增收上。

(二)既要搞好全面分析,又要搞好重点分析。作为县级国税机关,全面分析要将全县税负水平与全市、全省税负平均水平、本县税负水平与兄弟县(市、区)局税负水平以及所辖各分局之间的税负水平相比较,摸清底数,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重点分析要注意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抓住影响本县税负水平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对其经营状况、税负水平及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消除管理“盲区”,解决重点问题,实现管理增收。

(三)既要搞好定量分析,又要搞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研究经济税收的数量方面,把握数量界限,提供数量依据。定性分析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解释数量的含义,对事物的性质做出判断。一方面,经济税收的变化情况是通过数据反映的,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影响税源分析工作的成败,不真实的数据还会造成误导,这就要搞好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做到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须既要注意了解税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又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真实性,既要有定性说明,又要有定量作证,要以真实的事实资料证实税源变化发展趋势,这就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

(四)要统筹协调好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的关系。在日常税收分析工作中要结合企业进货情况、产品产量、产品成本、销售情况、税收核算、利润等分析内容,综合运用基期对比分析、行业对比分析、指标逻辑关系推断分析等方法,通过同一户企业历年指标水平纵向对比和同一行业指标水平的横向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指标的变化原因及税源的发展趋势,存在疑点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通过税收分析发现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问题严重的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净化纳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