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问题没有预算管理:
1、不进行预算;
2、只有预算编制,没有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整个管理过程;
3、虎头蛇尾,开始振振有辞,未到年中就悄无声息;
4、走两个极端:要么定得太高无法执行,要么定得太低没有动力;
5、只停留在财务预算,真正做到生产、业务、物流等全面预算的甚少;
6、没有很好的执行机制,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过程随意性很大,无法起到应有功效;
7、高层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8、没有将预算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模式来看待和执行;而看作一个财务的局部工作;
9、没有建立起包括组织、流程、方法、工具、数据等8大要素在内的预算管理体制,导致预算最终不能很好地执行;
10、没有调动整个企业全部门全员参与和执行,而是简单看作财务部门的事。
如何做好预算管理:
1、 保持预算的一致性
预算一旦制定,就不应当轻易进行调整。因为企业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一般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倘若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存在变化,那么就会导致预算产生偏差,所以预算的编制在起始阶段就应当特别注意考虑预算的调整,通常,如果日后在企业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项属于之前编制预算时考虑的范围之内,则不应当进行调整。一般而言,企业管理者不应当轻易调整预算,除非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该影响对企业原预算的执行产生影响较大,而且需要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决策部门认可之后,才可以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调整预算的时间为半年一次,不易过于频繁。
2、 保持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应当重点把握对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一般而言,预算执行的过程或结果,反映了预算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因此,企业管理者对预算执行的评价和检查不能等到预算执行结束后才开始,而应当在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监督。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力求及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分析预算执行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追根溯源,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改进措施。只有如此,企业管理者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预算执行的效果,把握各种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差错防弊,避免错误或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另外,在对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工作的评价之后所进行的措施。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会将企业预算实施的成果同相关人员的业绩进行挂钩,通常而言,对于奖惩的实施应当注意分段执行,不可操之过急、不可一步到位,因为阶段性的成果并不等于整体工作的结果;一般而言,对于企业在执行过程取得的良好效果,应当及时加以奖励,以便增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瑕疵,应当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谨慎的予以惩罚,除非查明原因,方可酌量惩罚。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对信息进行及时和准确的反应。企业管理者通过进行预算管理来最终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