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培养中学生的劳动技能:首先要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可采取先辅导组长,再有教师监督,组长辅导组员的方法进行。其次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
我国课后服务政策的发展经历了需求导向的初创阶段、地方先行的发展阶段和政策统合的繁荣阶段,从而展现了从"管控"到"引导"的转型与深入,体现了政策导向下课后服务发展在行政职能、实施对象、服务内容、经费保障、人员推进等五个维度的嬗变与完善。
教育主管部门不仅需要对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进行监管和指导,也需要在课后服务提供的机构的准入和监管上进行管控,并且需要对课程设置和定价等方面上进行协调和管控。
课后服务活动背景:
由于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家长下班迟而孩子放学早导致家庭中难以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功课、并指导孩子参加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家长缺少时间培养孩子课外阅读、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后兴趣。
以往这种问题都是由家长寻找校外托管或培训机构,让校外机构在课后至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提供托管服务或兴趣班服务。《意见》指出,可以让学校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引入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在校内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是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服务,由政府经费补贴、学校酌情收费、教师获取适当劳酬的课后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