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水平,需要营造一个整体的创新创业环境,并夯实创新的基础。创新并非空中楼阁,也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之上的。知识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积累知识能够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培养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应自觉培养创新思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创新实践是将创新理念付诸行动的过程。只有将实践与创新理念有机结合,不断总结和体现,创新才能得以实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才能的摇篮。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的层面。
改变创业教育的观念也至关重要,它应面向所有准备创业的学生,而非仅限于少数人,并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具备良好创业素质的大学生的前提,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保障。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创新创业文化的核心,了解成功人士的经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学对象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达到学习的收获、成就和用处。
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重视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特别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加入校办企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市场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