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灵活多样操作如下:
一、改变旧的习惯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多年来形成的共识。但教学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教师“包办”,以“主导”作用代替“主体”地位的现象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心中建立“学生主体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重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一种“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主体意识。长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于被动接受,安于当听众的不良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导师,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构建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面向21世纪的学校教育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