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谈如何做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

admin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作为法院处理案件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双方当事人的纠纷,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发挥调解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改进和完善民事调解制度。

首先,调解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争议,减少双方的对立情绪。通过调解,双方可以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避免长期的对立和敌视。其次,调解有助于增强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未来的纠纷。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和当事人可以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规定。再次,调解能够彻底解决纠纷,提高工作效率。调解成功后,双方可以自动履行协议,避免上诉,减少程序,节省时间和资源。

改进调解制度的措施之一是实行调审分离的调解制度。将调解程序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将调解放在庭前预备程序中,由专门的庭前法官主持。这种模式可以保证调解结果的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解成功的案件可以结案,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则转入庭审程序。

调解程序应由当事人启动,并规定调解的期限。调解程序的启动必须由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法官不得主动组织调解。为提高诉讼效率,应规定调解期限,一般为10日。

规范法院的调解方式也是重要的改进措施。应明确规定调解应当公开进行,禁止“背对背”调解。这种规定有助于杜绝调解人员的暗箱操作,促进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达成协议。

在调解操作中,应注意一些新问题。首先,应在调解前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理解调解的好处。其次,应关注当事人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调解方法。最后,调解时双方当事人必须到庭,如因非凡原因不能出庭,应出具表明本人真正意思的书面意见书。

制定调解计划可以帮助调解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调解前,根据案情制定调解计划,确定调解工作的重点和具体步骤,以确保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