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admin

幼儿社会性教育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教育应当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通常是在与周围的人、事、物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游戏中,可以采用民间游戏、区域游戏、混班游戏等多种形式,设置与幼儿生活经历紧密相关的游戏主题内容,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游戏中体验社会规则,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在区域化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区域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尤为重要。选择的游戏活动内容和主题应当贴近幼儿的生活,充满趣味性,以激发其参与兴趣。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可以融入社会性方面的内容,如同伴冲突解决、基本礼貌礼仪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的社会性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社会意识。此外,区域材料应尽可能生活化、多样化,数量需满足幼儿需求,以营造丰富、有趣的“小社会”氛围,为幼儿提供社会性发展条件,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

其次,通过开展混班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混班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广阔的交往环境,鼓励同龄与异龄、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交流,扩大交往范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彼此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增强交往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将大、中、小班的建构区合并,让这三个班的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由于建构区需要协调、合作、组织,刚开始时不同班级的孩子可能不熟悉彼此,但随着大班幼儿发挥榜样作用,中、小班的幼儿逐渐融入,形成互动、友好的交往氛围,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最后,通过民间游戏让儿童体验和感知成人社会规则。民间游戏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还能够塑造幼儿的人格,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例如,“老鹰抓小鸡”这一经典民间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儿童体验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感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以及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原则,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如“过家家”,培养儿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可以理解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文化,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进一步推动其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