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习惯自己对一课的得失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录或者记忆。初中学生限于其年龄特征以及数学认知水平,往往热衷于做题而不善于反思总结,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仅停留在知识表面。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做重复工作,出现“上课听的懂,课后依然不会做”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在每个环节中包括例题分析时都会及时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像对知识的认识、解题分析、常用结论等,提高学生总结反思能力
那么,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如何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总结什么?一、对课堂知识点及常规运用总结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小结是容易忽略的部分,往往一节课由于疏忽了这个环节而是整个授课环节成“虎头蛇尾”之势。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教学目的,上课结束时是否达到了目的,可以通过五分钟学生总结就可以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让学生先独立回忆本课学习过程(可以查看课本和草稿),引导学生梳理、巩固要点、难点,使其形成内化的东西形成个人总结,老师根据学生能力和课堂教学知识的难易让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通过总结或强调重要部分来使学生保持专心直至授课结束。引导学生独立总结自己本课掌握程度,明确课后复习目标,提升数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再次感悟与体验。
二、对例题和作业的总结和反思
课堂例题和作业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这道题,更应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例题的反思,以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体会技巧、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此一来,例题的作用无疑会被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