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撤销518个高校专业,会被大学所撤销的专业,经常是以下两种:冷门专业,社会需求量低,人才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所学知识相对偏门,缺乏相应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很可能遭遇裁撤;不达标专业,相应的高校不具备开设这个专业所需的条件(师资、设备等),在经过各级别的检查时会被要求整改,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撤销。
教育部印发通知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共撤销编辑出版学、财经大学物流管理、南开大学临床医学等518个本科专业。公告中显示,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 2046个、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同时教育部还批准了37个新本科专业,中包括量子信息科学、智能交互设计、智慧交通等,而十所高校获批开设虚拟现实技术专业。
高校专业撤销原因分析:
会被大学所撤销的专业,经常是以下两种:冷门专业,社会需求量低,人才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所学知识相对偏门,缺乏相应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很可能遭遇裁撤;不达标专业,相应的高校不具备开设这个专业所需的条件(师资、设备等),在经过各级别的检查时会被要求整改,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撤销。
1.集中精力办好优势专业
比如说之前浙江大学撤销了教育技术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通信工程、中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农村区域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0个专业,都不是自身优势专业。
2.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
之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前些年的新专业,也是热门专业,可是这个专业是两张皮,既不是信息管理,又不是计算机技术,两边都沾,两边都不行,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所以也有11所高校撤销了这个专业。
3.奇葩专业不可能有社会需求
比如科学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艺术史论、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工作等,这些专业的就业市场在哪里,有哪些单位需要这些专业的毕业生?
4.缺乏相应的培养条件
不可否认,有些被撤销的专业是绿牌专业,就业总体形势是不错的,可还是被一些高校撤销了。为何?其实,这不是专业不行,而是培养能力不行。比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交通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等,一些民办学院和三本学院根本不具备开办条件,原来是因为蹭热门设置了这些专业,办起来之后才觉得办不下去了。
5.与优势专业距离太远
比如师范大学设置的服装与服饰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中医药大学设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美术学院设置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地质大学设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政法大学设置产品设计专业,农业大学设置音乐表演专业,地级市学院设置国际政治专业,等等,一看就知道牛头难对马嘴,怎么可能办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