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5年以前,学生通常在15至16岁左右进入大学学习。假设一名学生6岁开始上小学,那么他会在小学阶段度过五年时间,再加上一个半年的延五,即小学毕业时已是五年半。接着,他需要完成两年的初中和两年的高中,因此从小学到高中总共是九年半的时间。
具体计算下来,6岁开始上学,小学五年半,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总共九年半,这样学生高中毕业时大约15岁多。如果学生7岁开始上学,那么最迟也是在16岁半时高中毕业,因此上大学的年龄也大致在15岁至16岁之间。
在那个年代,教育制度相对简单,从入学到毕业的时间跨度明确,因此学生们在15至16岁之间上大学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也反映了那个时期教育体制的特点,即教育年限较为固定,且学生年龄相对较小。
那时的教育体系注重基础教育,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家庭条件选择是否继续深造。对于一些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15至16岁上大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他们追求更高教育目标的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15至16岁上大学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但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教育环境和社会背景。学生年纪较小上大学,更多的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规划,而不是像今天这样,有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