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在全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关键阶段:萌芽与发展初期、蓬勃发展时期、品牌调整时期、以及重新发展时期。在20世纪的前半段,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和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了廉价的住宿服务。品质庭院(Quality Courts)和品质庭院联合酒店(Quality Courts United)等组织的成立,标志着行业服务的初步形成。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大众旅游的兴起,对中低档住宿设施的需求激增。城际高速公路的建成促进了汽车旅馆的普及。假日汽车旅馆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经济型酒店的蓬勃发展。通过标准化服务的推广,假日汽车旅馆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形成了美国公路网络上的连锁经营模式。
进入蓬勃发展时期(60年代至8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的数量迅速增长,产品形态丰富多样,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取代了传统分散经营模式,成熟的经济型酒店通过并购整合单体酒店,加速了扩张。经济型酒店的国际化进程也在这一时期加速,从美国传播至加拿大、中美洲、南美以及欧洲。这种扩张促进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快速发展。
品牌调整时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见证了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变革。随着市场成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减弱,大型酒店集团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购买和整合原有品牌,而非自创品牌。市场竞争淘汰了管理薄弱和运营不畅的品牌,而强大的品牌则因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更加稳固。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成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开拓和本土品牌发展迅速。世界知名经济型酒店品牌如雅高的宜必思(Ibis)、方程式1(Formula 1)、圣达特集团的速8(Super 8)、天天客栈(Days Inn)和洲际集团的假日快捷(Holiday Inn Express)等,纷纷进入亚洲市场。与此同时,亚洲本土经济型酒店品牌如中国的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等也开始蓬勃发展,展现了市场潜力。
扩展资料
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